今天是:
您的位置:首页> 图书馆> 读者园地> 读书漫谈> 正文

读书的品味

2018年03月22日 浏览量: 来源: 作者: 【字体:

西汉学者刘向云:书犹药也,善读者可以医愚。读书足以陶冶人情操,使人启迪心智,医治愚昧。用作家贾平凹的话来说,读书的最大好处在于“寂寞时不寂寞,孤单时不孤单,绝权欲,弃浮华,潇洒达观,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,不卑不畏不俗不追”。细细品之,读书的妙处着实如此。

“好书如挚友,终生不相忘。”读一本好书,就好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。白昼里种种烦闷会随着“谈话”的深入,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、对生命的洞然。但随着生存压力的逐渐增大,生存空间的日趋逼仄,“与高尚人谈话”的时间几乎愈来愈少,休说砖头厚的这文集那全集了,单是那口袋般大小的袖珍书,没十天半个月的功夫,恐也难翻到最后一页。孔子的韦编三绝,宋濂的寒日抄书,刘秀的手不释卷,李密的牛角挂书......听起来是那么陌生、那么遥远。现代都市人离书(文学意义上的书)似乎是越来越远了,远的甚至忘了忧愤的《离骚》,忘了千古的《史记》,惟一有印象的,大概是那几部名著了。难怪有人慨叹日:现代人已进入了读图时代,正在告别读书时代。

其实,如果我们稍加留意,就会发现,书里面的世界同样精彩无比。鲁迅笔下的阿Q,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,路遥笔下的孙少平......这些人物何尝不“变相”存在于我们的周围?如此一想,人生也就变得戏剧性起来,生活亦有趣了几分——现实中的我们又如何不是社会这部`大作品里的一个小角色呢?读书常因阅历的浅深而各有各的感悟。张潮在《幽梦影》里说:“少年读书,如隙中窥月;中年读书,如庭中望月;老年读书,如台上玩月。”董桥则把读书比作听雨: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,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”这些名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

“文章合为时而著”,书中向我们展示的是这个尘世中最本质的部分,其中既有对真善美的热情歌颂,亦有对假恶丑的无情鞭笞。读书时,特别是对后者,我们不妨做“对号入座”式的阅读。其实,在这个世界上,谁身上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呢?倘经过“书”的暴风骤雨般的洗礼忽有良心发现,从此洗心革面,脱胎换骨,获得新生,不也是读书的一种幸运吗?

当代版画家黄永玉曾说过这样的一句有意思的话:“与一个聪明的人谈话是幸运的,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的人谈话,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话,多划算呀。”说得多实在多生动!即便我们一时读不了这麽多的书,十本,五本也是不小的收获。试愿诸君在娱乐的同时,有空看看书。

【打印文章】